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王朔在一次答记者问时, 说,“像中国三四十年代的文化人,他们很少说别人的坏话,就拿钱钟书举例吧, 他一辈子很少说别人的不是, 也很少参与社会上的事情, 一辈子是个好好先生。我觉得他们都有温良忠厚的一面, 都有一套做人的方法。”(参见张英:《想什么就说什么——王朔访谈录》,载白烨选编:《2000中国年度文坛纪事》,漓江出版社2001年版,第337页)在评说王朔上述看法之前,先来作一个小小注释。王朔在这里所说的“说别人的坏话”、“说别人的不是”,指的是学术讨论中“批评”。我想,我的这一理解,不会有错。中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化人,是否真的如王朔所说的那样,是否真的都很少“说别人的坏话”,这我们暂且不论。我只是想就王朔对钱钟书的评价,说一点看法。我的意思是,他说得不对。很不对。为什么?因为,钱钟书根本就不像王朔所说的那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钱钟书真面谈
来源期刊 太湖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四十年代 白烨 郭绍虞先生 叶兆言 钱先生 漓江出版社 八十年代 慨乎言之 诗以言志 竟陵派
年,卷(期) 2004,(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44
页数 3页 分类号 I206.7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四十年代
白烨
郭绍虞先生
叶兆言
钱先生
漓江出版社
八十年代
慨乎言之
诗以言志
竟陵派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太湖
双月刊
1672-5891
32-1016/I
16开
无锡市复兴路122号3楼
28-167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5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