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核面积大小、DNA指数及p53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恶性程度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经过病理检查确诊的62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瘤细胞细胞核大小进行定量检测,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细胞核DNA的含量,算出DI值.核大小以面积值来衡量,以41.8 μm2为界限,<41.8 μm2为1级,≥41.8 μm2为2级.同时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作预后相关指标p53进行标记,计算阳性率.结果表达CD20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62例,核面积1级者42例,均值为(36.9±4.6) μm2,核面积2级者20例,均值为(48.6±6.7) μm2,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核面积1级者DI值为1.16±0.16,核面积2级者DI值为1.98±0.12,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 2.07);核面积1级者p53阳性表达率为23.8%(10/42),核面积2级者p53阳性表达率为50.0%(10/20),两者p53阳性表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χ2=4.26);两者IPI预后指数恶性危险度的级别(高、中、低)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χ2=6.62).结论核面积越大,核DNA含量越高,p53阳性表达率越高,肿瘤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结合IPI指数,更能准确地判断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恶性程度.
推荐文章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放射治疗对人淋巴瘤细胞的影响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
p53基因
人淋巴瘤细胞
放射治疗
不同分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IG-3的表达及意义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P53可诱导基因3
免疫组化
肠道B细胞淋巴瘤Epstein-Barr病毒感染与癌基因
淋巴瘤,非霍奇金氏/病理学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
p53
癌基因p21(RAS)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核面积大小、DNA指数及p53对大B细胞淋巴瘤恶性程度判断价值
来源期刊 实用癌症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核面积 DNA指数 p53蛋白 淋巴瘤 恶性程度
年,卷(期) 2004,(4)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1-372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33.4
字数 157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5930.2004.04.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庆丰 江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 46 157 7.0 8.0
2 黄传生 江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 62 223 7.0 10.0
3 蔡勇 江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 34 102 6.0 8.0
4 齐淑轶 江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 24 55 5.0 6.0
5 张丽娜 江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核面积
DNA指数
p53蛋白
淋巴瘤
恶性程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实用癌症杂志
月刊
1001-5930
36-1101/R
大16开
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
44-37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757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4115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