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A酸(ATRA)对内皮细胞的作用,明确其抗血管新生作用的机制.方法: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ATRA对于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迁移实验和体外管腔形成实验观测ATRA对内皮细胞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TRA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ATRA明显抑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内皮细胞增殖,并导致内皮细胞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下降,同时可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结论:ATRA可以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通过抑制其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以及诱发内皮细胞凋亡而发挥其抗血管新生作用.
推荐文章
反式头孢丙烯的酶法合成及其体外抗菌活性
反式头孢丙烯
酶法合成
7-苯乙酰氨基-3-E-丙烯基-3-头孢菌素-4-羧酸(反式GPRA)
7-氨基-3-E-丙烯基-3-头孢菌素-4-羧酸(反式APRA)
青霉素酰化酶(IPA-750)
抗菌活性
基于体外实验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血管新生的影响
补阳还五汤
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计数8
划痕迁移法
清热药体外抗菌作用的文献再评价
清热药
抗菌作用
文献再评价
夫西地酸对葡萄球菌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夫西地酸
体外抗菌作用
协同作用
杀菌曲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全反式维A酸体外抗血管新生作用机制的探讨
来源期刊 临床皮肤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银屑病 维A酸,全反式 内皮细胞 管腔形成 凋亡
年,卷(期) 2004,(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6-26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22.1+2
字数 293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4963.2004.05.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金锡鹏 复旦大学医学院劳动卫生教研室 70 665 16.0 22.0
2 严淑贤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 25 147 7.0 11.0
3 廖康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 48 430 12.0 18.0
4 阎春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 22 157 6.0 12.0
5 胡跃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 18 78 4.0 8.0
6 徐昱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 7 37 3.0 6.0
7 邓辉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 4 15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银屑病
维A酸,全反式
内皮细胞
管腔形成
凋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皮肤科杂志
月刊
1000-4963
32-1202/R
大16开
南京市广州路300号
28-7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639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378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