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04~2005年,对来自中国北部、中部和南部不同纬度地区的124个小豆品种在江苏南京和泰国农业大学进行了农艺性状研究.结果表明:与在江苏栽培相比,小豆品种在泰国热带地区表现为株高降低、生育期缩短,百粒重、每荚粒数和单株产量均有所降低,但分枝数和每荚粒数变化不大.从不同来源的群体来看,中国北部品种的农艺性状在泰国的变异系数大于中部品种,而南部品种引种至泰国后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最小.对产量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单株荚数对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0.75),而其它性状如分枝数(0.30)和每荚粒数(0.21)与产量的关联不大,而百粒重(0.07)对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4个小豆品种可划分为中国北部1、中国北部2、中部、南部4个大类,显示了北部品种之间有较大的遗传差异.据此可初步推断,中国北方应为中国小豆的起源中心.
推荐文章
七个不同来源金银花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金银花
遗传多样性
植物学性状
形态标记
RAPD标记
不同来源花生品种的ISSR分析及亲缘关系研究
花生
ISSR
DNA多态性
亲缘关系
不同来源芜菁品种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
芜菁
种质资源
营养品质
综合评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来源的小豆品种在中泰之间的遗传差异与聚类分析
来源期刊 作物研究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小豆 遗传差异 聚类分析 起源
年,卷(期) 2005,(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3-215,218
页数 4页 分类号 S521.024
字数 304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5280.2005.04.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新 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 191 659 12.0 17.0
3 高兵 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 64 276 10.0 13.0
4 严继勇 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 86 359 11.0 14.0
5 张智民 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 9 20 3.0 4.0
6 唐浩 60 413 12.0 17.0
7 PEERASAK Srinives 泰国农业大学农学院 5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27)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豆
遗传差异
聚类分析
起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研究
双月刊
1001-5280
43-1110/S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农业大学内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28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77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