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DFT方法在B3LYP/6-311++G(d,p)水平下研究了甲醇线性和环状分子簇.对于不同大小的分子簇之间定义了协同因子.计算得到的协同因子可以验证氢键的强协同效应,环状分子簇之间的协同效应远远大于线性分子簇.做为理论验证和比较,热力学模型分别采用含氢键缔合的格子流体状态方程(LFHB),以及含氢键协同效应的LFHB,关联醇-惰性体系的1H核磁共振化学位移.考虑协同效应的关联结果优于原始的LFHB.比较量子化学计算的和热力学模型中采用的协同因子,认为甲醇和乙醇在溶液中更可能大部分以线性缔合形式存在.
推荐文章
ATO的DFT研究、热力学性质及绝热至爆时间
物理化学
4-氨基-1
2
4-三唑-5-酮
ATO
密度泛函理论
比热容
热力学性质
绝热至爆时间
Cl-…苯氰…H2O中阴离子氢键协同效应与芳香性理论研究
协同效应
阴离子氢键
热力学协同效应
芳香性
MP2
基于热力学效应修正的诱导轮空化模型研究
诱导轮
低温工质
热力学效应
空化模型
数值计算
热力学效应对低温诱导轮旋转汽蚀影响的数值研究
诱导轮
旋转汽蚀
低温液体
热力学效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DFT和热力学研究氢键协同效应及对关联1H NMR的影响
来源期刊 化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氢键协同效应 密度泛函理论 含氢键缔合的格子流体理论 核磁共振
年,卷(期) 2005,(1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88-1292
页数 5页 分类号 O6
字数 284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67-7351.2005.14.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浩然 浙江大学化学系 53 301 9.0 15.0
2 韩世钧 浙江大学化学系 48 392 12.0 17.0
3 蓝蓉 浙江大学化学系 2 9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氢键协同效应
密度泛函理论
含氢键缔合的格子流体理论
核磁共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学报
月刊
0567-7351
31-1320/O6
大16开
上海市零陵路345号
4-209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16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71347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