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采用31个高纬地磁台站资料考察1997年5月15日一次中等磁暴期间极光区电集流和电离层对流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其中20站处于纬度60°N~80°N之间的西半球,而另11站是偶极磁经度约为120°E的欧洲IMAGE地磁站链.对此纬度链和经度链上各站1-min精度地磁资料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极光区电集流中心的相对强度及其纬度位置是随世界时和地方时区不断变化的.电集流中心所处位置的变化可能是其中心的南北移动造成的,也可能是中心带与磁纬圈间的相互倾斜所致.另一方面,电离层对流形态和晨昏对流圈的经向跨度及其两端的位置是基本不变的.有关结论得到同期的非相干散射雷达EISCAT观测的证实和补充.
推荐文章
电离层层析成像技术与电离层反演
电离层
层析
电离层反演
地震前兆监测
短波电离层的吸收损耗计算
F2层反射
E层吸收
短波损耗
短波通信
强弱起伏下电离层电波闪烁特性
电离层
电波闪烁
Rytov近似
Markov近似
电磁脉冲信号电离层传播的时间特性
电离层
电子密度不规则体
脉冲信号
附加时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离层对流和极光区电集流的地磁链观测
来源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电离层对流 极光区电集流 地磁仪 地磁扰动
年,卷(期) 2005,(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69-976
页数 8页 分类号 P352
字数 584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001-5733.2005.05.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沈长寿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11 76 6.0 8.0
2 王劲松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17 103 6.0 9.0
3 徐寄遥 中国科学院空间天气重点实验室 51 227 8.0 11.0
4 资民筠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9 58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4)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7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离层对流
极光区电集流
地磁仪
地磁扰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物理学报
月刊
0001-5733
11-2074/P
16开
北京市9825信箱
2-571
194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985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53778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英文译名: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973.gov.cn/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农业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