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和平板模型对H2在ZrC(111)面上的反应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2在该表面上的解离易于发生.通过考察各中间态的能带结构,在H2解离的过程中,H 1s诱导态(占据)所处能量位置存在着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同时清洁表面中处在费米能级下方的以表面Zr原子4dxz/dyz为主要成分的能带消失.上述能带结构分析结果再现了活性表面态在反应过程中的作用,并与光电子能谱观测结果相吻合.
推荐文章
CH4在Fe(111)上解离的DFT研究
吸附
CH4解离
活化能
Fe
氢分子在Cu(111)表面吸附与解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吸附
Cu(111)表面
解离
第一性原理
氢分子
负载型钯团簇上氢分子吸附和解离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
吸附
多相反应
分子模拟
氢解离
钯催化剂
压力下替位氢对金属锂能带结构的影响
第一性原理
能带结构
压力效应
杂质
金属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氢分子在ZrC(111)面解离过程的动态能带结构研究
来源期刊 化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过渡金属碳化物 表面态 能带结构
年,卷(期) 2005,(1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02-1806
页数 5页 分类号 O6
字数 37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67-7351.2005.19.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俊 福州大学化学系 242 2653 26.0 41.0
3 林伟 福州大学化学系 121 547 12.0 17.0
4 陈勇 福州大学化学系 15 53 4.0 7.0
5 李奕 福州大学化学系 39 163 7.0 10.0
7 章永凡 福州大学化学系 58 241 10.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过渡金属碳化物
表面态
能带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学报
月刊
0567-7351
31-1320/O6
大16开
上海市零陵路345号
4-209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16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71347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