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高温热解法在860℃分别制备出了碳、碳氮和硼碳氮纳米管,提纯后利用丝网印刷工艺分别将它们制备成薄膜,并测试了它们的场发射性能.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碳氮纳米管和硼碳氮纳米管薄膜的开启电场分别为2.22,1.1和4.4 V/μm,当电场增加到5.7 V/μm时,它们的电流密度分别达到1400,3000μA/cm2和小于50μA/cm2.碳和碳氮纳米管薄膜的场增强因子分别为10062和11521.可见,碳氮纳米管的场发射性能优于碳纳米管,而硼碳氮纳米管的场发射性能比前两者要差.解释了这三种纳米管场发射性能差别的原因.
推荐文章
碳掺杂硼氮纳米管电子场发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硼氮纳米管
碳掺杂
第一性原理
碳掺杂闭口硼氮纳米管场发射第一性原理研究
碳掺杂
硼氮纳米管
电子场发射
第一性原理
碳掺杂硼氮纳米管导电性的理论研究
碳掺杂硼氮纳米管
能带
态密度
电子结构
DFT/B3LYP计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碳、碳氮和硼碳氮纳米管场发射性能的比较研究
来源期刊 物理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碳氮纳米管 硼碳氮纳米管 场发射
年,卷(期) 2005,(12) 所属期刊栏目 物理学交叉学科及有关科学技术领域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31-5936
页数 6页 分类号 O4
字数 418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3290.2005.12.07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梁二军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材料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35 1197 18.0 25.0
3 李强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材料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9 143 7.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2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碳纳米管
碳氮纳米管
硼碳氮纳米管
场发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学报
半月刊
1000-3290
11-1958/O4
大16开
北京603信箱
2-425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4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746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