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分离株的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对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结合SPSS软件构建以上菌株的带型关系系统树状图,对菌株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所采用引物能从副溶血性弧菌扩增出特异性的DNA条带,分型效果较好,所有46株副溶血性弧菌中大部分的RAPD结果经聚类分析可分为3个主要聚类群,较好地反应了不同血清型和不同来源菌株的亲缘关系.结论:可应用RAPD方法进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
推荐文章
食源性腹泻副溶血弧菌分离株调查分析
副溶血弧菌
季节性分布
血清分型
毒力基因
170株肠道门诊来源副溶血性弧菌特征分析
食源性腹泻
副溶血性弧菌
毒力基因
血清分型
药敏试验
副溶血性弧菌O抗原的分子分型研究
副溶血性弧菌
限制性内切酶
血清分型O抗原合成相关基因
2010-2013年广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学特征
副溶血性弧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
病原学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分离株的RAPD分子分型研究
来源期刊 现代预防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 食源性疾病
年,卷(期) 2005,(7)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6-72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78.3
字数 222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8507.2005.07.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衡川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132 945 15.0 22.0
2 章锦才 113 615 12.0 18.0
3 吴颖 5 68 3.0 5.0
4 李孝权 30 274 10.0 15.0
5 莫自耀 22 269 10.0 16.0
6 邓志爱 46 473 14.0 19.0
7 王鸣 147 1089 16.0 24.0
8 张朝武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98 932 14.0 26.0
9 余倩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77 660 14.0 22.0
10 柴巧学 遵义医学院口腔医学系 6 46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60)
二级引证文献  (116)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1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2(1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2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4(1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5(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6(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7(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8(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副溶血性弧菌
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
食源性疾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预防医学
半月刊
1003-8507
51-1365/R
大16开
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7号
62-183
197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356
总下载数(次)
56
总被引数(次)
1615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