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建立大黄主要活性成分蒽醌类化合物含量测定的近红外光谱法(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个不同产地大黄的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的含量,并用41个样品建立近红外光谱校正方程并经优化、验证,预测大黄样品中各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4种主要活性成分的优化模型的决定系数、预测均方差、最佳主成分数分别为:大黄素97.28、0.139、7,大黄酚95.56、0.112、5,大黄酸99.40、0.0412、6,芦荟大黄素98.56、0.0438、4.测定样品的预测回收率分别为(101.83±3.50)%、(98.55±2.28)%、(99.72±2.97)%、(101.39±2.67)%.结论:近红外光谱法测定中药组分的预测模型建立完成后,准确度、精密度逼近建立模型时所用的含量测定参比方法,但更简便、快速.
推荐文章
引种栽培品药用大黄中蒽醌类成分分析
栽培品药用大黄
蒽醌类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汽油辛烷值
近红外光谱
汽油
辛烷值
德庆首乌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何首乌
蒽醌
薄层层析
一测多评法测定肾康栓中的大黄蒽醌类成分
肾康栓
大黄素
蒽醌
HPLC法
含量测定
一测多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药用大黄中4种蒽醌类成分
来源期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药用大黄 近红外光谱法 蒽醌类
年,卷(期) 2005,(10)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94-1195
页数 2页 分类号 R917
字数 231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8-879X.2005.10.03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玉田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学教研室 119 1606 26.0 33.0
2 范积平 解放军第421医院药剂科 10 114 5.0 10.0
3 张柳瑛 解放军第421医院药剂科 2 33 2.0 2.0
4 张贞良 解放军第421医院药剂科 12 125 6.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78)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136)
二级引证文献  (139)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2(1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3(1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4(2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5(1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6(1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7(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8(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药用大黄
近红外光谱法
蒽醌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月刊
0258-879X
31-1001/R
大16开
上海市翔殷路800号
4-373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782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6440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