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了解男性体育教师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的体质优势对其子代性别的遗传影响.方法:以锦州市在职男性体育教师142人和其不是体育教师的配偶及第一胎子女性别作为调查对象.2004-08/09确认走访调查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与本课题有关的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填表人和配偶结婚时的身高、体质量,第一胎子女性别、体育教师身份认定.只询问体育教师一方,其配偶的情况由体育教师本人代答.①从父亲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m2)3个角度分析各项数据对子代性别的影响.②以亲代父母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的前30名和后30名为限排序,观察各项指标最大值(前30名)和最小值(后30名)与子代性别的关系.③按照父前、父后及母前、母后4个组别划分体质量指数范围,对照亲代的体质量指数平均值和标准差,了解指定范围内子代人数和性别分布.结果:142人男性教师及其配偶均获得身高、体质量,并获悉其子代性别资料,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男性体育教师和配偶的身高前后30名两组的平均身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但子代性别分布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亲代身高不影响子代性别.②男性体育教师的体质量影响子代性别的选择,前后30名两组平均体质量经过t检验有校显著差异(P<0.01),子女性别分布率经u检验差异显著和特别显著.体质量小,生女孩的比例高(P<0.05),体质量大(不能过重)生男孩的比例高(P<0.01).③男性体育教师的体质量指数,前30名生男孩比率高(P<0.05),后30名生的女孩比率高(P<0.01).父生男最理想体质量指数范围为24.5-28.0,平均体质量指数25.69±0.71,其配偶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0.56±0.99.相反结果生女孩最理想体质量指数范围18.0-20.0,平均体质量指数19.31±0.69,配偶平均体质量指数约为20.1±2.00.④男性体育教师的配偶(母亲)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平均值有特别显著差异(P<0.01),但对子女的性别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过大有相反结果之趋势.结论:男性体育教师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适宜大时,具有优势性别的遗传效应,小时,子代性别有相反结果,男性体育教师的配偶其各项数据有差异,但对子代性别无影响.男性体育教师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或健康影响子代性别选择,其较强的优势性别具有传给子代的遗传效应.
推荐文章
贵州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胜任力现状分析
贵州
民族地区
体育教师
胜任力
探析体育教师的心智技能
体育教师
教学技能
心智技能
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研究
体育教师
师德修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体育教师的遗传性别效应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性别因素 人体质量指数 遗传
年,卷(期) 2005,(20)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4-9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9.91
字数 347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20.04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洪彬 渤海大学体育部 19 38 3.0 5.0
2 曹东 渤海大学体育部 8 26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性别因素
人体质量指数
遗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