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应用<数字化注意力测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进行注意障碍程度评定,采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作为注意力不足的诊断金标准来考核本测试方法是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01-05/2002-04选择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保门诊的75名儿童,年龄最小的6岁3个月,最大的10岁9个月.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对这些儿童进行评价以明确诊断是否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同时进行数字化注意测试评定.在均值加1个SD之间用M+表示,均值减1个SD之间用M-表示,均值减1SD和2SD之间用M-1.5SD评定,均值减2SD以下用M-2SD表示.结果:75名儿童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应用<数字化注意力测试>测试,评价患儿中-2SD为10名,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单项评价均为注意障碍,符合率为100%.注意力测试在-1.5 SD儿童为24名,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单项评价注意障碍为17名,占71%.75名就诊学龄儿童应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经过评价后,共有32名儿童(占43%)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而数字化注意测试的结果,符合M-2SD标准者为10名,符合M-1.5SD标准者为24名,共34名,占45%.两种评价经x2检验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数字化注意力测试适用于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注意障碍测试、评价,特别是在-2SD的情况下,能明确评定有注意障碍.
推荐文章
分散注意力法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静脉输液
血液循环
静脉穿刺
护理
阅读教学中审美注意力的培养
电教手段
文章节奏感
展开想象
生活经验
情感活动
阅读教学中审美注意力的培养
电教手段
文章节奏感
展开想象
生活经验
情感活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数字化注意力测试在临床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 儿童 评价研究
年,卷(期) 2005,(4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8-79,8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9.93
字数 341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44.03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许积德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保科 20 402 8.0 20.0
2 吴虹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保科 6 203 4.0 6.0
3 沈理笑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保科 20 509 11.0 2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
儿童
评价研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