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及其相关性,以及吲哚美辛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的保护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6在大连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采用线栓法将SD大鼠制成大脑中动脉再灌注模型.将115只SD大鼠分成脑缺血2 h再灌注后1,2,3,4,5 d 5个实验组,每组15只,每个时间点各配1个假手术组,每组8只.另将45只SD大鼠分成对照组(脑缺血2 h再灌注后3 d)10只,治疗1组(再灌注前给药活至再灌注后3 d)15只,治疗2组(再灌注后1 h给药活至再灌注后3 d)15只.观测各组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以评估此时脑组织中中性粒细胞黏附和浸润作用,同时观测脑梗死灶体积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脑组织大体、光镜和电镜的病理变化).结果:160只SD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灶体积:逐渐增大,第3天达高峰[(199.74±1.63)%,P<0.05].②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脑缺血再灌注后逐渐升高,第3天达高峰[(3.73±0.17)U/g脑组织,P<0.05],然后逐渐下降.③神经组织缺血坏死病理检查改变:第3天最明显,并且在第3天时缺血脑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最明显与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改变相一致.④两组相关参数比较;治疗组脑梗死灶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10.04±0.93)%,(8.62±0.73)%,(19.74±1.63)%],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明显小于对照组[(1.85±0.10)U/g,(1.65 ±0.11)U/g,(3.73±0.17) U/g,P<0.001].⑤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轻微,中性粒细胞浸润不明显;再灌注前1 h用药组效果更明显,但与治疗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①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脑梗死灶体积与缺血脑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多少相一致,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可反应缺血脑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的程度.②吲哚美辛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