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线粒体基因 16189T/C变异在 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生率和该基因变异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关系. 方法:采聚和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对 155例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 2型糖尿病患者(病例组)和 164例同期住院患者及部分病例组人员爱人(正常对照组)的线粒体基因 16189T/C突变情况进行筛检,并比较两组的一般状况和部分代谢指标. 结果:①得到 3种酶切图谱: 229 bp 纯合未切开,代表基因序列中无限制酶切位点,发生了 T/C突变; 229 bp和 166 bp 杂和切开; 166 bp 纯合未切开,代表基因序列中含有限制酶切位点,未发生了 T/C突变;所得基因型符合 Hardy-Weinberg平衡.② mtDNA16189T/C变异在 2型糖尿病患者中占 32.26%,在对照组中占 15.24%,差异有显著性( P< 0.05).③ 2型糖尿病患者中 mtDNA16189T/C变异组 HomA值 (13.26± 13.47)高于非变异组( 5.97± 9.47),差异有显著性( P< 0.05).④ 2型糖尿病中 mtDNA16189T/C变异组和非变异组在空腹血糖、空腹 C 肽、餐后 2 h C 肽、诊断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血脂、微量蛋白尿、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显著性( t=- 1.17~ 2.01,P=0.04~ 0.84). 结论:尚不能认为线粒体基因 16189T/C变异引起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但该基因突变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加重 2型糖尿病的发展.
推荐文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线粒体DNA 16189 T→C变异情况调查
2型糖尿病
线粒体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基因变异
线粒体基因16189 T/C突变性糖尿病的特点
DNA,线粒体
点突变
糖尿病
多态现象(遗传学)
云南2型糖尿病350例患者线粒体DNA 12SrRNA基因C1310T突变的检测
2型糖尿病
线粒体基因
12SrRNA基因
点突变
2型糖尿病线粒体基因变异的研究
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
DNA,线粒体
基因转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型糖尿病人群线粒体基因16189T/C的变异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 /遗传学 线粒体 变异
年,卷(期) 2005,(3)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2-113
页数 2页 分类号 R587.1
字数 352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03.05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葛焕琦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 34 219 8.0 14.0
2 杨洋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 91 401 8.0 17.0
3 蔡寒青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 35 133 7.0 10.0
4 杨光 吉林省长岭县医院传染病科 11 17 2.0 4.0
5 刘光伟 吉林大学卫生部放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18 247 9.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 /遗传学
线粒体
变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