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心境障碍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在5-羟色胺系统中,由于5-羟色胺转运体多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前膜,在5-羟色胺重摄入突触前膜神经元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5-羟色胺功能系统的一些相关基因是心境障碍的候选基因.目的:探讨心境障碍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之间的分子遗传学联系.设计:采用成组设计方法,以患者及其父母所组成的核心家系为观察对象,把父母作为患者的"内对照",通过传递/传递不平衡检验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单位: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济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对象:以2001-06/2002-06济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和门诊心境障碍核心家系作为观察对象,均为中国汉族人.诊断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心境障碍诊断标准.方法:所有被试者进行自编家系调查表,汉密顿抑郁、焦虑量表和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测试.然后进行基因组DNA制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其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中启动子区(5-HTTLPR)、第2内含子(VNTR)和3'端非编码区(3'UTRG/T)基因多态性,并进行连锁不平衡(TDT)分析.主要观察指标: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3个位点等位基因以及3各位点组合的单体型与心境障碍之间的分子遗传学联系.结果:共收集完成72个家系,247人,选择其中适合遗传关联分析的72个核心家系的232人进行分析.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中的VNTR与3'UTRG、T 2个位点组合单倍型与心境障碍存在关联(TDT-x2=4.08,经Monte Carlo逼真法1 000次重复校正后的经验P值=0.04),其他各位点5-HTTLPR、VNTR、3'UTRG/T等位基因与心境障碍未发现存在连锁不平衡,其他位点组合的单体型分析也未发现存在连锁不平衡.结论: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在心境障碍的遗传病因中可能起着一定作用.
推荐文章
自杀未遂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的连锁不平衡研究
自杀未遂
等位基因
基因频率
多态现象,遗传
色胺类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第2内含子VNTR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连锁不平衡分析
情感性精神障碍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 5-HTTVNTR 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 传递不平衡检验
青壮年猝死综合征脑干中缝背核5-羟色胺及5-羟色胺转运体免疫组化研究
法医病理学
青壮年猝死综合征
5羟色胺
5羟色胺转运体
免疫组化
应用流式细胞术及IDT307探究血小板5-羟色胺转运体功能
血小板
5-羟色胺转运体
流式细胞术
IDT307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心境障碍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的连锁不平衡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情绪障碍/遗传学 多态现象(遗传学) 连锁不平衡
年,卷(期) 2005,(3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0-17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9.4
字数 215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情绪障碍/遗传学
多态现象(遗传学)
连锁不平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