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尝试对MoSi2+C坯体中熔融渗Al制备了Mo(Si,Al)2-SiC复合材料,并对其组织及性能进行了研究.反应熔渗Al法制备Mo(Si,Al)2-SiC复合材料中,反应生成物主要为Mo(Si1-x,Alx)2和SiC相,还有少量Mo5Si3C和Al相.随着x值的增加,Mo5Si3C相和Al相逐渐减少,并消失.其组织为片状Mo(Si,Al)2组织间隙中分布着针尖状SiC颗粒;从断口形貌看,SiC颗粒非常细小,团聚在大的Mo(Si,Al)2颗粒周围.根据断口形貌,部分形成的SiC为晶须状,当x=0.4时,形成的SiC多为晶须状,并且形成的晶须状的SiC和Mo(Si,Al)2连成片.反应熔渗Al法制备复合材料抗弯强度是随着x值先增加后降低,在设计值x=0.237时取得最高值.
推荐文章
浆料浸渍结合反应熔渗法制备2D C/SiC-ZrB2复合材料
C/SiC-ZrB2复合材料
浆料浸渍
反应熔渗
基体炭对反应熔渗法制备的C/C-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C/C-SiC复合材料
反应熔渗Si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抗氧化性能
C/C复合材料表面反应熔渗法制备SiC-ZrC涂层的组织与结构
C/C复合材料
反应熔渗法
SiC-ZrC
涂层
组织结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反应熔渗法制备Mo(Si,Al)2-SiC复合材料的研究
来源期刊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Mo(Si,Al)2-SiC复合材料 反应熔渗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年,卷(期) 2006,(z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73
页数 2页 分类号 TG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2-185X.2006.z2.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金志浩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25 5024 34.0 51.0
2 冯耀荣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管材研究所 185 2379 25.0 39.0
3 吕振林 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20 930 16.0 21.0
4 张小立 中原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 36 134 6.0 10.0
8 汤锋 中原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Mo(Si,Al)2-SiC复合材料
反应熔渗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月刊
1002-185X
61-1154/TG
大16开
西安市51号信箱
52-172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492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8384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