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碳化硅(SiC)和氧化铝(Al2O3)为起始原料、石墨为造孔剂,通过原位反应结合工艺制备SiC多孔陶瓷.XRD分析表明多孔陶瓷的主相是SiC,结合相是莫来石与方石英;SEM观察到多孔陶瓷具有相互连通的开孔结构.坯体在烧结前后具有很小的尺寸变化,线收缩率约在±1.5%内.多孔陶瓷的开口孔隙率随烧结温度和成型压力的增大而减小,随石墨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而体密度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随着石墨粒径的增大,多孔陶瓷的孔径分布呈现双峰分布.抗弯强度随烧结温度和成型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石墨加入量的增大而减小.于1450℃保温4h烧成的样品在0~800℃的平均热膨胀系数为6.4×10-6/K.多孔陶瓷还表现出良好的透气性、抗高温氧化和耐酸腐蚀性,但耐碱腐蚀性相对较差.
推荐文章
三维网络碳化硅多孔陶瓷的制备
多孔陶瓷
碳化硅
炭泡沫
反应烧结
烧结助剂对低温制备碳化硅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
碳化硅
粉体
烧结
烧结助剂
制备
抗热震性
碳化硅-氧化铝多孔陶瓷的制备研究
多孔陶瓷
颗粒堆积
抗折强度
孔隙率
线收缩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原位反应结合碳化硅多孔陶瓷的制备与性能
来源期刊 无机材料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碳化硅多孔陶瓷 反应结合 孔隙率 强度
年,卷(期) 2006,(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97-1403
页数 7页 分类号 TQ174
字数 447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324X.2006.06.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江东亮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结构陶瓷工程中心 66 1572 22.0 38.0
2 曾宇平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结构陶瓷工程中心 19 176 8.0 13.0
3 丁书强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结构陶瓷工程中心 1 2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9)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65)
二级引证文献  (39)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碳化硅多孔陶瓷
反应结合
孔隙率
强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无机材料学报
月刊
1000-324X
31-1363/TQ
16开
上海市定西路1295号
4-504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60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16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