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摘要:
针对传统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中由于残硅量过多而引起力学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降低组织中残硅量的方法.该方法使用不同体积分数的短碳纤维作为碳源,添加碳化硼促进液硅渗入,有效降低了组织中的残硅量,制备出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复合陶瓷.对碳纤维的反应机理、烧结体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变化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碳纤维作为碳源主要是以溶解-沉淀的形式与硅反应,最终组织中形成了纤维状残硅;当生成的次生碳化硅堵塞渗硅通道后,硅与碳纤维以扩散形式反应;在碳纤维自搭建的贯穿网状结构和碳化硼的双重作用下,当添加体积分数为30%的碳纤维时,抗弯强度最高为(482±12) MPa;当添加体积分数为40%的碳纤维时,残硅体积分数为1.6%,残硅相尺寸仅为纳米级,断裂韧性最高为(5.82±0.37) MPa·m1/2.
推荐文章
反应烧结碳化硅的显微组织
反应烧结碳化硅
生坯
显微组织
烧结助剂对低温制备碳化硅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
碳化硅
粉体
烧结
烧结助剂
制备
抗热震性
CCF300-3K炭纤维和KD-Ⅱ碳化硅纤维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CCF300-3K炭纤维
KD-Ⅱ碳化硅纤维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Weibull统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碳纤维改性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组织及力学性能
来源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反应烧结 碳纤维 力学性能 纳米级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71,108
页数 6页 分类号 TB3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652/xjtuxb201704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鲍崇高 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66 815 17.0 25.0
2 宋索成 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3 1.0 1.0
3 陈子晗 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1 2 1.0 1.0
4 马娅娜 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反应烧结
碳纤维
力学性能
纳米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月刊
0253-987X
61-1069/T
大16开
196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2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813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