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中国佛教的历史发展看,佛教在宋代以后进入了衰落期,对外来佛典的大规模翻译和阐释基本结束,佛教自身在理论上已没有太多新的建树。然而,佛教文化在社会精神生活和思想学术诸领域都持续地发挥作用,佛教对社会各层面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较此前更为明显。形成这种状况的因素很多,其中重要的有两点:一是佛教思想资源中包含的诸多积极因素与儒、道两教特别是与儒家思盂学派的心性修养学说相融合,形成三教都非常注重内心省察、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操守的共同倾向;二是士大夫居士承担了传承佛教的重要职责,他们的参与,直接促成了宋代佛教儒学化的局面,并使士大夫佛学成为宋代佛教最具活力的因素。佛教的儒学化和士大夫化,并不意味着它丧失了生命力,而恰好表明佛教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找到了最适宜自己生存的方式。
推荐文章
试析《诗经》中的士大夫形象
<诗经>
士大夫形象
士心
物性与品格:宋代饮茶实践中的文化秩序
点茶法
煎茶法
文人茶
实践理论
试析《诗经》中的士大夫形象
<诗经>
士大夫形象
士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宋代士大夫佛学的道德品格初探
来源期刊 东方丛刊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士大夫 宋代 道德品格 中国 思想学术 精神生活 佛教文化
年,卷(期) 2006,(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75
页数 18页 分类号 B9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培锋 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52 45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士大夫
宋代
道德品格
中国
思想学术
精神生活
佛教文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东方丛刊
季刊
大32开
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东方丛刊>编辑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6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7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