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丛刊期刊
出版文献量(篇)
96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731

东方丛刊

The Journal of Multicultural Studies of the Orient

《东方丛刊》面向国内外的文化研究及东方学专业研究人员,面向在高校开设东方文学、东方文化、东方美学、东方诗学的专业任课教师研究生以 及广大的东方文学和东方文化、美学理论的爱好者,以弘扬东方文化的优良传统,推动深入研究和阐发东方文化、东方美学、中国诗学理论的现代价值和意义为宗旨,以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为目标、倡导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坚持学术质量第一的方针,扶植具有原创性和民... 更多
主办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SN:
CN:
出版周期:
季刊
邮编:
541001
地址:
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东方丛刊>编辑
出版文献量(篇)
96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731
文章浏览
目录
  • 作者: 孙昌武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6年3期
    页码:  1-5
    摘要: 早在20世纪80年代,季羡林先生曾不无感慨地指出: 对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和文化史、哲学史上所起的作用,更要细致、具体、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期能做出比较正确的论断。这一件工作,不管多么艰巨,是...
  • 作者: 尚丽新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6年3期
    页码:  6-23
    摘要: 刘萨诃和尚,本是一个湮没在僧传中的南北朝时期的高僧,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敦煌相关文物和文献的发现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他的关注。尽管关注的热点聚焦在刘萨诃和敦煌莫高窟的关系上,但在梳理相关材...
  • 作者: 王国安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6年3期
    页码:  24-39
    摘要: 唐代多数文人的佛教信仰往往只是停留在肤浅表面的层次上,但柳宗元却是一个例外,他对佛教有着深入的研究,从而在接受佛教影响时有着自己独特的选择。我们从柳宗元对佛教的一些论述中可以看到,他既经常表...
  • 作者: 李小荣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6年3期
    页码:  40-57
    摘要: 所谓“劝化”,乃诸多宗教皆用的宣教方式之一,而释家尤擅此道。其中“劝”是手段,而“化”是目的,意即通过劝谏使一切有情众生都做到弃恶从善、转凡成圣。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增一阿含经》卷三即载世尊...
  • 作者: 张培锋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6年3期
    页码:  58-75
    摘要: 从中国佛教的历史发展看,佛教在宋代以后进入了衰落期,对外来佛典的大规模翻译和阐释基本结束,佛教自身在理论上已没有太多新的建树。然而,佛教文化在社会精神生活和思想学术诸领域都持续地发挥作用,佛...
  • 作者: 张子开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6年3期
    页码:  76-101
    摘要: 有二首充满禅意、情趣深远的诗偈,长期以来在我国佛教界和民间流传。然而至少自清代以来,其作者问题即纷纭莫定,或冠之以唐代寒山之作,或被归于明朝罗洪先名下。它就是“醒世诗”。该诗究竟是谁所作呢?...
  • 作者: 刘晓珍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6年3期
    页码:  102-119
    摘要: 一提起辛弃疾,人们眼前即会浮现出一位“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的豪士形象来,他始终没有放弃对功业的追求,信念坚定,不可动摇。如果一下子把辛弃疾与佛禅联系起来,还真会有点让人难以接受。这种印象...
  • 作者: 陈良运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6年3期
    页码:  120-134
    摘要: 中国的文学诗学观念,早期出现的皆是来自非文学典籍的一些具有美学意蕴的哲学、政治等观念的转换,先是交错发展相互呼应而最后重合,于是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形而上性质的文学审美观念。本人研究中国诗学多年...
  • 作者: 李咏吟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6年3期
    页码:  135-153
    摘要: 一、人生目的设定的文化渊源追溯 追寻“审美的本源性”,并形成新的审美道德论,实际上,就是为了对审美目的和人生目的形成新的自由解释,因为“人生为何”与“人生何为”,一直是困惑着人类的根本性问...
  • 作者: 李涛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6年3期
    页码:  154-170
    摘要: 无论是从中国古典文艺理论演进的隐性轨迹和既定实相来考察,还是从现代美学思想和文艺精神来分析,“意”都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的核心范畴。在中国古代,“意”经历了心理学、哲学和美学性质的发展,最终...
  • 作者: 杨健平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6年3期
    页码:  171-187
    摘要: 东西方民族在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交流史中,产生了诸多积极的审美效应,因而构成了令世人瞩目的两种文化上的互补。但是,既然东西方文化具有巨大的差异,那也就意味着这种跨文化交流所呈现的,不可能总是一...
  • 作者: 曾军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6年3期
    页码:  188-201
    摘要: “形象的技术是我们视觉文化经验的中心。”视觉形象现在已经铺天盖地,占据了几乎张目即视的一切领域,而书则静静地放在书架上,除非你主动地去翻阅才可能被阅读。如果观看更胜于阅读或更具吸引力的话,那...
  • 作者: 江朝辉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6年3期
    页码:  202-214
    摘要: 2006年春节晚会,赵本山以《说事儿》第八次蝉联小品王之称。从乡村职业者和农村小人物的边缘身份转换到央视春节晚会顶梁柱,十多年来,赵本山以幽默风趣的狂欢化风格成为赢得中国人最多掌声与笑声的小...
  • 作者: 痖弦 马梦琳(整理)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6年3期
    页码:  215-241
    摘要: 咱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诗歌的民族,样样都用诗来表现。你看,夏天,到人家里去,咱从前没电扇,就拿一把扇子,扇子上面有字:“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大理不通。”为什么?你热我也热呀。到庙里抽个...
  • 作者: 吴微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6年3期
    页码:  242-254
    摘要: 康、雍、乾三世,方、刘、姚三家以古文称誉百年,海内翕然,号为正宗;余绪繁衍,蔚为大观。桐城派由是而主盟清代文坛二百余年。故郭绍虞曰:“由清代的文学史言,由清代的文学批评言,都不能不以桐城派为...
  • 作者: 肖翠云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6年3期
    页码:  255-265
    摘要: 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文论“语言学转向”的影响和启发下,中国文论界和批评界也纷纷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语言,形成了一股强劲的语言热潮。在这股热潮中,语言、文体、形式、结构等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

东方丛刊基本信息

刊名 东方丛刊 主编 麦永雄
曾用名
主办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管单位
出版周期 季刊 语种
chi
ISSN CN
邮编 541001 电子邮箱
电话 0773-58460 网址
地址 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东方丛刊>编辑

东方丛刊评价信息

东方丛刊统计分析

被引趋势
(/次)
(/年)
学科分布
研究主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