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制备抗人间充质干细胞(hMSCs)的单克隆抗体,为鉴定、分选hMSCs奠定基础.方法:以多供体hMSCs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并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术等检测单克隆抗体在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建立了5个能分泌抗人间充质干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该组单抗能与人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结合,而对所检测的人间充质和非间充质来源的组织和细胞均未见交叉反应,5个单抗的相对亲和力分别为:ZUB1 1×106、ZUB4 1×105、ZUC3 1×106、 ZUE12 1×105、ZUF10 1×105;表位分析:ZUB1、ZUE12、ZUF10针对相同的表位,ZUC3和ZUB4则分别针对不同的表位.流式细胞分析显示分离培养的hMSCs阳性表达率为ZUB1 87.39%、ZUB4 88.07%、ZUC3 88.12%、ZUE12 69.89%和ZUF10 83.67%.结论:5株杂交瘤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均能与人间充质干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为深入研究hMSCs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推荐文章
抗哇巴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
内源性哇巴因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
抗大片吸虫分泌排泄抗原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鉴定
大片吸虫
分泌排泄抗原
单克隆抗体
生物学特性
鉴定
鼠抗SARS病毒X4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病毒
抗体
单克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抗人间充质干细胞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来源期刊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细胞学 抗体,单克隆 荧光抗体技术,间接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培养的
年,卷(期) 2006,(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7-522
页数 6页 分类号 R392.11
字数 33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6.05.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沈建根 浙江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 30 178 8.0 12.0
2 来晓瑜 10 23 3.0 4.0
3 黄河 92 350 10.0 14.0
4 廖志雄 浙江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 2 10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间质干细胞/细胞学
抗体,单克隆
荧光抗体技术,间接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培养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008-9292
33-1248/R
大16开
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32-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62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56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