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教学模式在开展预防性病和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大中专学生共计1 046人,并分配到专家讲座、同伴教育和自我教育3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开展教育前后分别用同一份试卷测试学生掌握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知识的情况.结果 三种教育方法均取得明显成效(P<0.01).总体上,同伴教育效果最优,专家讲座次之,自我教育位居第三;同伴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效果有明显差异(P<0.001).三种教育方法的教育效果在男女生中的排序一致,依次为同伴教育、专家讲座、自我教育.在女生中,同伴教育效果明显优于专家讲座和自我教育(P<0.001);但在男生中,三种教育方法效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种教育方法的教育效果在一年级学生中的排序一致,均是同伴教育、专家讲座、自我教育,同伴教育效果明显优于其余两种教育方法(P<0.001);在二年级学生中的排序不一致,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三种教育方法均有教育效果,但同伴教育最优,专家讲座次之,第三是自我教育.
推荐文章
健康教育对中小学生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效果
中小学生
预防
性病
艾滋病
健康教育
孕期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孕期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健康教育
讲解"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的效果评价
讲解
艾滋病
处方
效果评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预防性病和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性病 艾滋病 预防 专家讲座 同伴教育 自我教育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教学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52,79
页数 3页 分类号 G42
字数 414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3-677X.2006.04.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少华 65 252 9.0 12.0
2 苏丽环 14 81 5.0 8.0
3 刘建东 9 37 4.0 6.0
4 许榕 3 21 2.0 3.0
5 曹月霞 6 29 3.0 5.0
6 李和 1 0 0.0 0.0
7 张明 5 38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性病
艾滋病
预防
专家讲座
同伴教育
自我教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月刊
1673-677X
11-5259/R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06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229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