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摘要:
伴随着地面沉降灾害的发生,地裂缝作为一种新的地质灾害出现在苏锡常平原上,已有十多年历史,给地区发展造成严重危害.作者在较详细地阐述区域地质背景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在地裂缝形成中的作用.确定了"起伏的基底外加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作用"这一地裂缝成灾模式.研究认为地裂缝的发生与地下水及地面沉降之间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需要有量的配合.初步确定了水位埋深50m,地面沉降量达500mm这样一个苏锡常地区地裂缝的易发环境.通过文章的研究,使得苏锡常地区地裂缝的产生机制更加清晰.文中一些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结论将对该地区地裂缝防治区划产生指导作用.
推荐文章
苏锡常地裂缝危险性分区
危险性分区
GA-ANN
地裂缝
苏锡常地区
基于GA-ANN的苏锡常地裂缝危险性评价
地裂缝
地面沉降
人工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苏锡常地区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形成过程
地裂缝
形成过程
苏锡常地区
基于多因素叠加计算权重法的苏锡常地裂缝危险性预测
苏锡常
地裂缝
影响因素
危险性预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ANN的苏锡常地裂缝预测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地裂缝 地下水 地面沉降 人工神经网络 苏锡常地区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32
页数 5页 分类号 P642.2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8035.2006.02.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武健强 31 323 12.0 17.0
2 于军 33 514 15.0 22.0
3 朱兴贤 7 59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53)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67)
二级引证文献  (14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2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6(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7(2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8(3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9(2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裂缝
地下水
地面沉降
人工神经网络
苏锡常地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双月刊
1003-8035
11-2852/P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1990-01-01
汉语
出版文献量(篇)
253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95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