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心室颤动(VF)的旋波机制,研究室颤过程中是否遵循混沌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程序化起搏刺激犬的在体心肌并诱发室颤,用64导心外膜标测系统记录室颤时的心肌电生理学参数,作Poincar'e图并标测心肌兴奋传导的波动图.结果:在心室颤动发生前及过程中,激动周期(CL)出现了交替节律、倍周期分叉及准周期等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标测系统记录到行波的漂移、旋波的形成及破碎.结论:快速刺激诱发的室颤存在时空的不稳定性.室颤是螺旋波的形成及破碎使系统进入混沌导致.
推荐文章
固相颗粒在旋流场形成过程中的运动分析
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单元法
水力旋流器
计算流体力学
离散单元法
欧拉-拉格朗日
Freestream曳力模型
中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行为参与和心理参与的关系
合作学习
行为参与
认知参与
情感参与
相关性
一种同时消除脉搏波信号中呼吸基线漂移和高频噪声的方法
脉搏波信号
呼吸基线漂移
高频噪声
经验模态分解
小波变换
旋切过程中单板厚度变化的理论研究
单板厚度
旋切
装刀高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室颤过程中行波的漂移和旋波的形成
来源期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行波 旋波 心室颤动 混沌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27,30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41.7
字数 16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8-4646.2006.01.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淑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循环内科 90 498 13.0 17.0
2 杨川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循环内科 10 33 3.0 5.0
3 孙英贤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循环内科 166 944 15.0 23.0
4 张贺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循环内科 14 73 6.0 8.0
5 谢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循环内科 5 17 2.0 4.0
6 杨哲辉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循环内科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行波
旋波
心室颤动
混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月刊
0258-4646
21-1227/R
大16开
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92号
8-175
195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54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3496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