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应用角质层真菌计量生物学分析法建立药敏试验新模型,以更好地评价抗真菌药物的体内外一致性.方法 21名健康志愿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不同剂量(200mg,2次/d;200 mg,1次/d)的伊曲康唑1周;取志愿者服药前、服药后不同时间(多次)皮肤角质层作为培养基(皮肤角质层剥离条),将红色毛癣菌、须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菌悬液分别接种其上.培养后,行碘酸-雪夫(PAS)染色;采用角质层真菌计量生物学分析法并辅以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测定被孢子和菌丝覆盖的面积大小.结果在两组受试者的角质层培养基上6种真菌均可生长,但随着药物在角质层中的含量(浓度)不同,菌落的大小、菌丝稠密度、孢子数量也不同.真菌的生长受到药物的抑制,尤其是服药7 d后真菌覆盖的面积明显低于服药前(P<0.01).两种不同服药方法对3种皮肤癣菌及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对于光滑念珠菌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1.伊曲康唑在人体角质层的生物利用度较高,对6株菌表现了很高的抗真菌活性.伊曲康唑在人体角质层的生物利用度较高,对6株菌表现了很高的抗真菌活性.结论应用改良的角质层真菌计量生物学分析辅以计算机图形分析法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在概念上有别于传统的体外药敏试验,建立了一种与体内环境相似的新模型,对评价抗皮肤真菌药物的体内外一致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推荐文章
植物角质层生物学特性及水分渗透性研究进展
植物角质层
化学组分
结构
水分渗透
模型
植物角质层基因研究进展
角质层
生物合成
转运
形成
基因
预测农药植物角质层-水分配系数的LSER模型
农药减量增效
预测模型
角质层-水分配系数(Kcw)
线性溶解能关系模型
分配机制
贡献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应用角质层真菌计量生物学分析法建立药敏试验新模型
来源期刊 中华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伊曲康唑 角质层真菌计量分析法
年,卷(期) 2006,(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2-33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9
字数 387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j:issn:0376-2491.2006.05.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俊英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 100 408 11.0 15.0
2 徐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 40 208 8.0 13.0
3 王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 101 631 14.0 20.0
4 蒋大林 北京工业大学电控学院 23 143 8.0 10.0
5 李云卓 北京工业大学电控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154)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伊曲康唑
角质层真菌计量分析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医学杂志
周刊
0376-2491
11-2137/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东河沿街69号
2-588
191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130
总下载数(次)
49
总被引数(次)
20530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9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8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7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6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5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48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47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46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45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44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43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42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41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40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4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39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38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37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36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35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34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33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32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31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30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3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29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28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27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26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25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24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23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22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21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20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2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19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18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17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16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15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14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13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12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11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10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