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对比单独应用河豚毒素和单独应用阿司匹林及与两者合用的镇痛效应. .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3在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完成.选用昆明健康小鼠230只.随机分为单用河豚毒素组、单用阿司匹林组和小剂量河豚鼠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组三大组,共23个亚组,每亚组均为10只.采用小鼠醋酸扭体致痛实验观察合用后是否具有镇痛增强或协同效应.结果:2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单用河豚毒素组的镇痛作用:河豚毒素组(0.54.0)×10-3mg/kg时,小鼠扭体半数抑制量为2.1×10-3mg/kg;当河豚毒素的剂量用到4.0×10-3mg/kg时,小鼠醋酸扭体反应的抑制率为65.2%;②单用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阿司匹林组(12.5~200)×103mg/kg的镇痛半数抑制量为64.0 mg/kg,相应的镇痛抑制百分率为15.8%到93.2%.③小剂量河豚毒素(即0.79×10-3 mg/kg,0.39×10-3 mg/kg)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时,镇痛作用明显增强,此时阿司匹林的半数抑制量下降至5.8mg/kg和12.6mg/kg.结论:小剂量河豚毒素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时能明显提高镇痛疗效.
推荐文章
河豚毒素单用及与indoxacarb联合应用的镇痛抗炎作用
河豚毒素
坐骨神经/损伤
镇痛
药物协同作用
河豚毒素的研究进展
河豚毒素
河鲀
来源
河豚毒素生态作用研究进展
河豚毒素
分布
生态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河豚毒素与阿司匹林的协同镇痛作用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河豚毒素 阿司匹林 半数抑制浓度(ID50)
年,卷(期) 2006,(14) 所属期刊栏目 药物成瘾及疼痛相关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0-101,110
页数 3页 分类号 R441.1
字数 32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14.04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英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 20 287 11.0 16.0
2 库宝善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 65 595 16.0 21.0
3 姚海燕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 21 266 10.0 16.0
4 马行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 7 90 5.0 7.0
5 符凤英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 7 40 4.0 6.0
6 姜娜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 1 9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19)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河豚毒素
阿司匹林
半数抑制浓度(ID50)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