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颈胸段脊柱结核的术式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2000年5月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的颈胸段脊柱结核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23~66岁,平均47.5岁.C71例,C7T14例,C6~T1 2例,C7~T2 3例,T1,2 4例,T1~3 2例,T2,3 4例,T2~4 3例,T3,4 2例;合并截瘫17例,按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8例,D级6例;病变节段后凸Cobb角5.0°~65.0°,平均32.5°.17例行经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椎问植骨加前路钢板固定术,其中下颈椎低位前方入路10例,下颈椎低位结合胸骨柄劈开入路7例;2例行高位经胸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6例行经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9~18个月.结果 随访时间18~84个月,平均34.8个月.1例术后出现乳糜漏,行纵隔引流10 d后愈合;2例喉返神经受损,3个月后症状均缓解;1例窦道形成,经换药后4周治愈;胸膜撕裂1例,术中修补;前路钢板螺钉置入椎间隙1例,后路椎弓根螺钉松动1例.在随访期内未见复发.合并截瘫者11例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1例D级者无恢复.术后6~12个月,23例植骨融合,2例至最终随访时骨融合不确切.术后Cobb角平均13.4°(-8.0°~24.0°),随访末Cobb角平均15.2°(-8.0°~27.0°).结论 颈胸段脊柱结核的术式选择应根据病灶的位置及累及范围而定,前路钢板或后路椎弓根内固定都能为颈胸段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内固定的应用有利于彻底减压、矫正畸形,促进截瘫恢复和病灶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