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应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建立一种检测炭疽AVA免疫后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的方法,用于检测和评价炭疽无菌培养滤液抗原特异性抗体形成细胞的功能.方法 无菌分离小鼠脾细胞,建立一系列特异性ELISPOT检测炭疽无菌培养滤液抗原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的参数:包括抗原最佳包被浓度、细胞最适孵育时间、反应体系中细胞浓度以及亲和素抗体工作浓度的确定,同时检测上清中抗体效价,并以不相关抗原包被,检验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当抗原包被浓度为7.5μg/mL时,不同细胞浓度反应曲线最稳定;细胞数为5×106/mL时,不同包被浓度形成的斑点数适量,易于计数;且在抗体稀释度相同情况下,脾细胞孵育时间为3~6 h所获得的斑点数最清晰,背景着色最浅,容易被仪器识别;同时,特异性抗原包被组所获得的斑点频数高于无关抗原包被组(P<0.01);反应体系上清中未检测到抗原特异性抗体.结论 该方法敏感、特异,可用于AVA抗原免疫后体液免疫评价.
推荐文章
牛奶过敏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构建
食物过敏
牛奶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敏感性与特异性
双特异性反应
HBsAg DNA疫苗诱导小鼠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
疫苗
DNA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免疫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炭疽AVA疫苗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检测方法的建立
来源期刊 免疫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AVA(炭疽无菌培养滤液佐剂吸附苗) ELISPOT(酶联免疫斑点) ASC(抗体分泌细胞) SFC(斑点形成细胞)
年,卷(期) 2007,(4)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2-45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78.7+2|R392.9
字数 305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8861.2007.04.02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AVA(炭疽无菌培养滤液佐剂吸附苗)
ELISPOT(酶联免疫斑点)
ASC(抗体分泌细胞)
SFC(斑点形成细胞)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免疫学杂志
月刊
1000-8861
51-1332/R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
78-32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52
总下载数(次)
25
总被引数(次)
27928
相关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英文译名: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973.gov.cn/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农业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