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我国实验室对包装食品中可利用碳水化物和能量检测分析的误差.方法 根据2000年全国包装食品消费的调查结果,选择7类(谷物、豆类、肉类、奶制品类、饮料类、坚果、休闲食品)15种包装食品,在全国7家实验室进行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和膳食纤维的检测,并计算各食物的可利用碳水化物和能量,检测方法均为国家标准方法,实验室问检测精密度按照GB/T 6379-2004<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食物蛋白质、脂肪的分析结果筛查合格率分别为89.7%和93.4%.可利用碳水化物和能量的实验室间检测精密度分别为0.53%~29.06%(除碳水化物含量极低的酱牛肉和鱼罐头外)和0.66%~17.30%.结论 7个实验室对可利用碳水化物和能量的检测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分析误差小于检测值的20%.
推荐文章
我国预包装食品碳水化合物及能量水平监测和分析
碳水化合物
能量
预包装食品
营养标签
食物成分
碳水化合物的化学转化利用
生物质
碳水化合物
化学转化
生物基产品
中高压深冷装置中水化物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天然气
水化物
生成条件
预防和处理措施
阿斯特拉罕凝析气田的水化物形成
凝析气藏
水化物
平衡
计算
温度压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包装食品可利用碳水化物和能量分析误差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食品 碳水化物 能量摄取 食品分析 选择偏倚
年,卷(期) 2007,(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8-501
页数 4页 分类号 R151.3|R151.44
字数 28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8456.2007.06.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月欣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205 2160 24.0 38.0
2 何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39 383 9.0 18.0
3 于波 39 128 5.0 10.0
4 王辛 31 269 9.0 15.0
5 边立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5 214 6.0 14.0
6 梁晓聪 37 243 8.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食品
碳水化物
能量摄取
食品分析
选择偏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双月刊
1004-8456
11-3156/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37号2号楼501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2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09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