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及磁共振波谱(MRS)在肝豆状核变性(HLD)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3例临床确诊HLD患者行颅脑常规MRI检查,20例长T1长T2信号组行DWI检查,8例行MRS检查.分析HLD病变的表观扩散值(ADC)及脑代谢物NAA/Cr、Cho/Cr的变化,探讨病变不同时期出现的病理改变与MR功能成像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DWI信号,分为高信号、低信号两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WI呈高信号的ADC值降低,DWI呈低信号的ADC值升高,基底节区脑代谢物NAA/Cr、Cho/Cr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底节区与丘脑区病变脑代谢物NAA/Cr、Cho/Cr比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WI及MRS在HLD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价值,ADC值增高可以反映出铜沉积后局部结构疏松,海绵状变性和坏死伴随的髓鞘脱失引起的水分子扩散加快.MRS可以反映脑代谢物的异常.DWI及MRS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价HLD的铜沉积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和代谢变化,弥补常规MRI检查对于代谢观察的不足,从而为临床监测治疗效果和病程预后提供一种可行的观察方法.
推荐文章
弥散加权成像和波谱分析在肝豆状核变性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肝豆状核变性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肝豆状核变性中的应用价值
肝豆状核变性
相位值
磁敏感加权成像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67例临床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
儿童
诊断
临床表现
肝豆状核变性并肝硬化的MR诊断
肝豆状核变性
肝纤维化
肝硬化
磁共振成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MR弥散成像及波谱在肝豆状核变性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磁共振弥散成像 磁共振波谱
年,卷(期) 2007,(2) 所属期刊栏目 现代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5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445.2
字数 331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07.02.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传富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89 582 12.0 18.0
2 黄建军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19 103 6.0 9.0
3 唐业斌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17 39 4.0 5.0
4 王前程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18 99 5.0 9.0
5 徐允鹏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16 105 5.0 10.0
6 卢琦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17 68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肝豆状核变性
磁共振弥散成像
磁共振波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双月刊
2095-7246
34-1324/R
大16开
合肥市梅山路
26-23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5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638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