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浙江临床医学       
摘要: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的早期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HLD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特殊检查、首次误诊情况.结果 48例患者中,神经、精神异常者33例,伴肝炎、肝硬化13例,关节痛2例,消化道出血2例,其他3例.裂隙灯下角膜K-F环阳性47例.血清铜蓝蛋白、血清铜均降低.误诊最常见的依次为各种类型肝炎、肝硬化、精神疾患、关节炎、脱髓鞘脑病、胶质瘤、肌营养不良、肾炎、癫痫、贫血、消化道大出血和Leigh、脊髓病等,误诊率达34.5%.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多见于青少年,神经系统及肝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肾脏损害,K-F角膜环是重要阳性体征,头颅CT或MRI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本病易被长期误诊或诊断不明,早期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建议对具有上述易被误诊疾病症状的患者常规行角膜K-F环及铜代谢检查,以免误诊、误治.
推荐文章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特点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
诊断
K-F环
铜蓝蛋白
误诊
肝豆状核变性149例误诊原因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特征
误诊
8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
疾病特征
诊断,鉴别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误诊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特征
误诊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肝豆状核变性的早期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
来源期刊 浙江临床医学 学科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分析 血清铜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4-476
页数 分类号 R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7664.2010.05.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冯凯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 28 90 5.0 8.0
2 齐伟哲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 6 18 3.0 4.0
3 许贤豪 北京市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1 2 1.0 1.0
4 吕宪民 河北唐山工人医院神经内科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4)
196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分析
血清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浙江临床医学
月刊
1008-7664
33-1233/R
大16开
199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88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67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