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上世纪开始人们对气源性超细颗粒物的暴露水平已有显著增加,且该暴露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正相关.近年来纳米技术快速发展,人造纳米材料大量出现,纳米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暴露机会增加,人造纳米材料对人体建康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也得到广泛关注.目前纳米毒理学研究已逐渐从纳米材料的肺毒性拓展到肺外组织器官,其中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重点综述纳米材料对心血管系统的损伤及其可能机制.
推荐文章
大气细颗粒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机制
细颗粒物(PM2.5)
心血管系统
损伤机制
雾霾
氧化损伤效应
纳米颗粒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纳米颗粒
超细颗粒物
心血管系统
毒性
空气颗粒物致心血管损害机制研究进展
空气颗粒物
流行病学
心血管损害
生物学机制
大气颗粒物对肾脏影响的研究进展
颗粒物
肾脏
毒性效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纳米颗粒物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纳米颗粒/超微颗粒 心血管系统 血小板 动脉粥样硬化
年,卷(期) 2007,(2)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与编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70
页数 6页 分类号 R13
字数 581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双英 浙江大学医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4 21 3.0 4.0
2 应杏秋 浙江大学医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3 25 3.0 3.0
3 朱心强 浙江大学医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77 725 15.0 2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39)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纳米颗粒/超微颗粒
心血管系统
血小板
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卫生学杂志
双月刊
2095-1906
11-6000/R
16开
北京宣武区南纬路29号
2-608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55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03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