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3组实验证实了下贝氏体碳化物是在α/γ界面的奥氏体一侧析出,并向奥氏体中生长,同时也在贝氏体亚单元之间析出.在形态上,碳化物存在于铁素体内,也可跨越α/γ或α/α界面;在整个相变过程中,铁素体与碳化物的长大呈相互竞争机制,碳化物从α/γ界面的γ一侧析出,但铁素体的长大速度远高于碳化物,二者长大的结果是铁素体将碳化物包围,导致碳化物似乎是由铁素体中析出的假象;用热力学及台阶理论对实验结果做了分析,在实验证据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下贝氏体碳化物的析出及长大模型;下贝氏体碳化物是由富碳残余奥氏体中析出而不是由碳过饱和的铁素体中析出,其实质是确定新形成的贝氏体铁素体中是否含有过饱和碳,这直接涉及贝氏体相变机制的类型.
推荐文章
贝氏体碳化物的形成机理—贝氏体相变新机制
贝氏体
θ-渗碳体
ε-Fe2.4C
形核
热激活跃迁
贝氏体碳化物形成机理
贝氏体
碳化物
扩散
整合
热激活迁移
铸造无碳化物贝氏体耐磨钢的研究与应用
无碳化物贝氏体耐磨铸钢
合金化
组织
性能
应用
无碳化物贝氏体耐磨铸钢材料的研制与应用
无碳化物贝氏体铸钢
组织
性能
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下贝氏体中碳化物的析出
来源期刊 金属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下贝氏体 碳化物 析出 贝氏体相变机制
年,卷(期) 2007,(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3-588
页数 6页 分类号 TG111.5
字数 238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12-1961.2007.06.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弛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6 317 10.0 16.0
2 方鸿生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4 1356 21.0 34.0
3 白秉哲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2 1077 18.0 30.0
4 郑燕康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7 247 10.0 15.0
5 冯春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92 2.0 4.0
6 郑秀华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1 92 5.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11)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下贝氏体
碳化物
析出
贝氏体相变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金属学报
月刊
0412-1961
21-1139/TG
大16开
沈阳文化路72号
2-361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59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6747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