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了碳源与催化剂先体对催化燃烧法制备的碳纳米线的影响.采用Cu薄片作为基底,分别采用甲醇、乙醇、丙酮作为碳源,Fe(NO3)3,Ni(NO3)2,Co(NO3)分别作为催化剂先体.将催化剂先体溶解到乙醇中,形成催化剂先体溶液,然后将其涂敷到铜基底上.干燥后,置于火焰中适当的位置,燃烧一定时间,便可制备出黑色絮状沉积物,即碳纳米线.对所制备的产物采用了扫描电珑子显微镜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丙酮、乙醇作为碳源,铁盐、镍盐作催化剂先体时生成的碳纳米线一致性较好.
推荐文章
钛酸钠纳米线制备 TiO2纳米线的反应条件
钛酸钠纳米线
TiO2 纳米线
光催化性能
金属镍催化钨纳米线的制备及其生长机理
纳米线
金属催化
生长机理
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法合成纳米线阵列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
纳米线
阵列
电化学沉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催化燃烧法合成碳纳米线
来源期刊 微纳电子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碳纳米线 催化燃烧法 碳源 催化剂先体
年,卷(期) 2007,(7) 所属期刊栏目 敏感功能材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9-131
页数 3页 分类号 TB383
字数 136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4776.2007.07.04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光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传感技术研究中心 8 10 2.0 3.0
2 邹小平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传感技术研究中心 33 66 4.0 6.0
3 程进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传感技术研究中心 12 12 2.0 3.0
4 张红丹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传感技术研究中心 7 10 2.0 3.0
5 李飞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传感技术研究中心 13 15 3.0 3.0
6 任鹏飞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传感技术研究中心 8 10 2.0 3.0
7 王茂发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传感技术研究中心 5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碳纳米线
催化燃烧法
碳源
催化剂先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微纳电子技术
月刊
1671-4776
13-1314/TN
大16开
石家庄市179信箱46分箱
18-60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66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169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