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兰武二线乌鞘岭隧道横穿祁连山东麓,长20 050m,最大埋深1 050m.在岭脊志留系千枚岩夹板岩及断层构造岩等软弱围岩段的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强烈变形,不仅支护失效甚至钢架亦被严重扭曲,且持续变形长时间不收敛.地应力测量研究表明,隧道岭脊段具有明显的现今构造应力作用,地应力的总体特征为:SH≥SV>Sh.分析认为,隧道围岩变形的主因是:在较强构造应力与垂直重力的共同作用下,由于未及时施做二次衬砌,软弱围岩及初期支护不能承受该作用力,以致产生了持续性的流变变形.工程实践表明,围岩应力状态是支护设计的依据,而适时支护、衬砌非常重要.允许围岩适度变形,使围岩应力得以适度释放;选择在流变大变形尚未形成,围岩尚未丧失其抗载能力的时刻,及时进行支护衬砌,对确保围岩稳定和支护衬砌结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含软弱夹层层状隧道围岩变形机理研究
软弱夹层
高地应力
大变形
围岩稳定性
高地应力破碎围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高地应力
破碎围岩
大变形
隧道施工
围岩控制
隧道软弱围岩变形机制与控制技术研究
隧道
软弱围岩
变形机制
控制技术
铁矿深埋巷道围岩变形与地应力关系研究
深埋巷道
围岩变形
地应力
围岩加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乌鞘岭隧道地应力特征与软弱围岩的变形防治
来源期刊 铁道勘察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乌鞘岭隧道 围岩变形 地壳应力 水压致裂应力测量
年,卷(期) 2007,(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
页数 5页 分类号 U4
字数 554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7479.2007.03.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钱伟平 6 28 2.0 5.0
2 郭啟良 19 155 6.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77)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122)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3(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5(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6(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7(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8(1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9(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乌鞘岭隧道
围岩变形
地壳应力
水压致裂应力测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铁道勘察
双月刊
1672-7479
11-5182/U
大16开
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15号中铁咨询大厦 731室
80-230
197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27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2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