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培垛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障碍的干预作用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对这种干预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87名无合并症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50名正常老年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的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研究对象的ACE基因I/D多态性.高血压组在接受培垛普利治疗12周后复测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结果 高血压组三个基因型亚组的内皮依赖舒张功能与对照组对应的三个基因型亚组比较均有显著减退(P<0.01).无论是高血压组还是对照组,具有DD基因型个体的肱动脉内皮依赖舒张功能均显著低于Ⅱ型个体(P<0.05).在高血压组,培垛普利治疗后三个基因型亚组的肱动脉内皮依赖舒张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改善幅度DD>ID>Ⅱ型,DD型或ID型与Ⅱ型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培垛普利能逆转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舒张功能障碍,含有D等位基因的患者获益更大.
推荐文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及其对高血压护理的启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多态性
基因
高血压
护理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多态性与苯那普利降压水平的关联性分析
肽基二肽酶A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遗传药理学
血压
广义多因子降维法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缺失多态性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插入/缺失多态性
原发性高血压
新疆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的I/D多态性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
插入/缺失多态性
原发性高血压
维吾尔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培垛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内皮舒张功能障碍的干预作用
来源期刊 中国医师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肽基二肽酶A 多态现象,遗传 吲哚类/治疗应用 高血压/药物疗法 肱动脉 内皮
年,卷(期) 2007,(7) 所属期刊栏目 心脑血管病专题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67-870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
字数 31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8-1372.2007.07.00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肽基二肽酶A
多态现象,遗传
吲哚类/治疗应用
高血压/药物疗法
肱动脉
内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师杂志
月刊
1008-1372
43-1274/R
大16开
长沙市芙蓉区新军路43号中国医师杂志社518办公室
42-141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756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507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