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电化学腐蚀制备多孔硅,利用场致发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ESEM)观测多孔硅的二维微观形貌,利用Nano Indenter XP中的纳米轮廓扫描仪组件(nano profilometry,NP)得到其三维拓扑分析图像,分析了微观结构差异的原因并讨论了多孔硅内部微观结构对其机械性能的影响;利用MTSNano Indenter-XP纳米压入测量仪器,研究了多孔硅的显微硬度和杨氏模量随压入深度的变化规律,比较了不同孔隙率多孔硅的机械性能差别.实验结果测得40mA/cm2,60mA/cm2,80mA/cm2和100mA/cm2四个不同腐蚀电流密度条件下制备多孔硅样品的孔隙率在60%-80%范围内,孔隙率随着腐蚀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氢氟酸(HF)浓度为20%的条件下制备出多孔硅样品的厚度在40μm-50μm范围内;测得多孔硅的平均硬度、平均杨氏模量分别在0.478GPa-1.171 GPa和10.912GPa-17.15 GPa范围内,并且其数值随腐蚀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在纳米硬度范围内随压入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显微硬度范围内其数值保持相对恒定,分析了样品表面、厚度、微观结构,及环境对其机械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多孔硅力学性能随其微观尺度形貌的变化规律.
推荐文章
等温退火对ZrCuAlNiCoNb非晶合金硬度和杨氏模量的影响
非晶合金
等温退火
弹性模量
硬度
微型梁杨氏模量与内应力的固有频率法测量
测量
微电机械系统(MEMS)
杨氏模量
内应力
光纤
杨氏模量测量方法的改进
杨氏模量
光杠杆
尺读望远镜
采用双激光束法测量金属丝杨氏模量
杨氏模量
光杠杆
激光器
万能量角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纳米压痕法的多孔硅硬度及杨氏模量与微观结构关系研究
来源期刊 物理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多孔硅 微观结构 硬度 杨氏模量
年,卷(期) 2007,(7) 所属期刊栏目 凝聚物质:结构、热学和力学性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32-4038
页数 7页 分类号 O6
字数 488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3290.2007.07.06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伟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27 1215 17.0 28.0
2 胡明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39 1336 19.0 28.0
3 王明霞 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15 45 5.0 5.0
4 李德军 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73 242 7.0 11.0
5 杨海波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3 72 4.0 8.0
6 张绪瑞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6 27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孔硅
微观结构
硬度
杨氏模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学报
半月刊
1000-3290
11-1958/O4
大16开
北京603信箱
2-425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4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74683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