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空军招收飞行员心理品质检测第一平台的基本认知能力测验,建立学生学业成绩的预测模型,提前淘汰高考成绩不良的学生,以节省开支.方法:①实验1: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法,于2005-12选取西安市某部队院校入校3个月的854名大学生,进行加法计算、比较刻度、找特殊图形、组合图形、填写数据、识符检数、判别方向、选词配对、找规律填数等9项基本能力测试,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选出与学业成绩显著相关的4项测验.②实验2:2006-12选取与实验1不同部队院校的2006级入校3个月的200名大学生,进行4项选定的测验,通过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最终建立预测学业成绩的基本认知能力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度.结果:①实验1结果:选定的4项能力测试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分别是:加法计算X1(r=0.233)、找特殊图形X2(r=0.226)、填写数据X3(r=0.100)、选词配对X4(r=0.176).②实验2结果:最终建立的预测方程是Y=532.75+1.001X1+1.247X3+1.257X4,它能解释学业成绩中13.0%的变异.结论:基本认知能力测验能预测学业成绩,并且能达到较好的效度,可以应用到飞行员选拔的实际中.
推荐文章
歼击机飞行员"基本认知能力测验"常模的制定
飞行员
认知
常模
基本认知能力测验
歼击机飞行员"基本认知能力测验"信效度分析
能力
信度
效度
基本认知能力测验
睡眠剥夺在飞行员认知决策领域的研究探讨
睡眠剥夺
认知
执行功能
飞行员
急性高空缺氧对高性能战机飞行员基本认知能力的影响
认知能力
高性能战机
飞行员
缺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构建招收飞行员基本认知能力预测学业成绩的模型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认知能力 学业成绩 多元回归
年,卷(期) 2007,(3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91-619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18
字数 464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7.31.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文东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医学工程研究室 9 100 5.0 9.0
2 罗敏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医学工程研究室 9 18 3.0 3.0
3 文治洪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医学工程研究室 5 27 3.0 5.0
4 李晓京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医学工程研究室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36)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认知能力
学业成绩
多元回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