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对PP(5-phenyl-5H-phenanthridin-6-one)分子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实验观察到该分子具有双荧光和分子内电荷转移(ICT)特征.理论计算采用B3LYP泛函和6-311+G(2d,p)基组,并用可极化连续介质模型(PCM)处理溶剂效应.基态结构优化表明PP分子为非平面状,苯环和菲啶酮平面的二面角近似等于90.0°.气相和溶剂中低激发态的计算结果表明这些激发态均为局域激发(LE).通过构建气相和溶液中LE→ICT反应和荧光发射的势能曲线,得到了ICT反应的焓变△H、能垒Ea以及由于结构弛豫所产生的能量差δEFC.势能曲线的分析和发射能的计算显示PP是一个双荧光体系,包含一个LE发射谱和一个红移的ICT谱.考虑了溶剂效应的计算结果表明,双荧光的产生是由于在ICT反应过程中分子构型的变化,即苯环和菲啶酮单元由相互垂直变成了共平面.
推荐文章
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的合成
苯酚
偶氮化合物
分子内电荷转移
合成
中子辐照导致线阵电荷耦合器件电荷转移效率退化实验研究
线阵电荷耦合器件
中子辐照
电荷转移效率
双链DNA分子内电荷转移超交换机理
DNA
二氨基嘌呤(Ap)
超交换机理
跳跃机理
1-甲基-酰胺基蒽醌中分子内电荷转移的理论研究
含时密度泛函
酰胺基蒽醌
分子内电荷转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PP体系双荧光及分子内电荷转移的理论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B辑 学科
关键词 双荧光 分子内电荷转移 溶剂效应 PICT模型 TDDFT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2-237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段晓惠 22 138 6.0 11.0
2 马拥军 17 191 6.0 13.0
3 裴重华 32 349 9.0 1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双荧光
分子内电荷转移
溶剂效应
PICT模型
TDDFT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科学(化学)
月刊
1674-7224
11-5838/O6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3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500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