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上古中国哲人造就理想人格的标准.仅从孔盂到汉儒这一学源来说,虽有损益,但核心的价值标准除了更见丰富和完善也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孔子有三达德:智、仁、勇;孟子有四端:仁、义、礼、智;汉儒又有五常:仁、义、礼、智、信。”烛之武退秦师事发公元前630年.孔子生活于公元前551年至前479年。两者相距一个世纪.用后者的理想人格标准来评说前者的人格形象是否可行呢?我以为是没有问题的。理由之一是,在上古时代,人们的社会实践总是先于理论抽象的,人格行为与人格理想的关系也不例外;二是在《烛之武退秦师》中所反应出来人格标准已与孔子的三达德相去不远。文章的结尾,事件的结束,就是以晋公的一番高调的人格表白收场的:“因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借助人家的力量又去伤害他,是不仁德;失去同盟者,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古典人格观照下的烛之武——《烛之武退秦师》新解
来源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烛之武退秦师》 理想人格 观照 古典 价值标准 人格标准 上古时代 人格形象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47
页数 3页 分类号 G633.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永生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烛之武退秦师》
理想人格
观照
古典
价值标准
人格标准
上古时代
人格形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月刊
1000-419X
42-1021/G4
湖北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38-48
出版文献量(篇)
600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