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H7能引起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大肠杆菌O157∶ H7的主要毒力因子紧密黏附素由其毒力岛LEE岛上的eae基因编码,C末端的280个氨基酸是受体结合位点.目前发现紧密黏附素受体有紧密黏附素转位受体(Tir)、核仁素和β1整合素.紧密黏附素主要与受体Tir结合,通过Ⅲ型分泌系统转位到宿主细胞,在Tir-细胞骨架偶联蛋白(Tccp)的参与下,与N-Wiskott aldrich综合征蛋白、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相互作用产生信号级联放大,导致宿主大肠黏膜上产生黏附-抹去损伤.
推荐文章
免疫磁珠法分离大肠杆菌O157∶H7及毒力基因的PCR检测
大肠杆菌O157∶H7
免疫磁珠
PCR
检出率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研究进展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发病特点
防控措施
研究进展
大肠杆菌O157∶H7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法的建立
大肠杆菌O157∶H7
胶体金
免疫层析试验
快速筛查
中药抗大肠杆菌O157∶H7的筛选及其在体外瘤胃发酵中的应用
中药提取液
大肠杆菌O157∶H7
抑菌试验
体外瘤胃发酵
RT-PCR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紧密黏附素与受体的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紧密黏附素 紧密黏附素转位受体 核仁素 β1整合素
年,卷(期) 2008,(2)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7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78.2
字数 267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5673.2008.02.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万成松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微生物学系 54 328 12.0 16.0
2 彭丽娟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微生物学系 4 16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紧密黏附素
紧密黏附素转位受体
核仁素
β1整合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双月刊
1005-5673
62-1120/R
大16开
甘肃省兰州市盐场路888号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20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851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