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紫外线诱变技术对真姬菇进行诱变育种,通过初筛、复筛,获得6号菌株为优选菌株.该菌株摇瓶发酵菌丝体干重达22.700 mg·mL-1,胞内多糖为4.063 4 mg·mL-1,胞外多糖为1.722 0 mg·mL-1,总糖产量达5.783 4 mg·mL-1,比其他各菌株产量都高.对6号优选菌株进行碳氮源等培养条件优化筛选,得出其最适碳氮源及浓度为:可溶性淀粉2.0 %,麦芽糖3.0 %,牛肉膏0.6 %,蛋白胨0.2 %;在该条件下真姬菇6号菌株的菌丝干重为20.258 0 mg·mL-1,胞内多糖产量为4.258 7 mg·mL-1,胞外多糖产量为2.234 2 mg·mL-1.
推荐文章
真姬菇三个选育菌株的RAPD分析
真姬菇
RAPD
基因
分析
真姬菇杂交新菌株515的抗逆性分析
真姬菇
杂交菌株
菌丝形态
菌丝生长速度
抗逆性分析
金针菇耐高温新菌株的诱变选育
金针菇
诱变育种
诱变剂
高温品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真姬菇诱变菌株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研究
来源期刊 福建农业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真姬菇 紫外诱变 碳氮源
年,卷(期) 2008,(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2-465
页数 4页 分类号 S646
字数 242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0384.2008.04.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成荣 莆田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 21 89 7.0 8.0
2 柯晓青 莆田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 1 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58)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真姬菇
紫外诱变
碳氮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福建农业学报
月刊
1008-0384
35-1195/S
大16开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大楼
34-56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1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454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