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于2003年5月至2005年8月对4家养殖场患"皮疣病"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病鱼进行了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病鱼的疣状突起是由皮肤表皮层细胞发生异常增生所致,增生的表皮细胞较正常表皮层细胞大,细胞形态较为一致,胞浆淡染,呈嗜碱性,核大,核仁明显;增生部位的基底部细胞排列整齐,不呈浸润性生长,内有真皮结缔组织深入其中.电镜观察发现:增生的表皮细胞间松散排列,连接减少,间隙较大,胞质向外形成许多丝足;核质比增大,核型不规则;细胞器数量较少,胞浆内出现大量小泡围绕胞核排列,空泡内有电子密度较低的颗粒状物质;细胞间隙中有淋巴细胞浸润.病理学研究显示:该病明显不同于鱼类的淋巴囊肿病,而应属于一种乳头状瘤;患病机体表现出以淋巴细胞增生为主要的病理变化特点,通过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来参加对该病的免疫应答反应.病原分析结果排除了霉菌、寄生虫和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在部分病鱼的脾脏中发现了病毒粒子,但该病毒粒子与疣状突起发生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推荐文章
我国大菱鲆养殖主要产区的产业竞争力
大菱鲆养殖
海水养殖
海洋渔业
苗种资源
产业竞争力
养殖大菱鲆的爱德华氏菌病
大菱鲆
迟钝爱德华氏菌
细菌鉴定
组织病理学
16S rDNA
养殖大菱鲆肠炎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
大菱鲆
肠炎病
16S rRNA
溶藻弧菌
大菱鲆弧菌
养殖大菱鲆腹水病病原的研究
大菱鲆
腹水病
迟缓爱德华氏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养殖大菱鲆"皮疣病"的初步研究
来源期刊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大菱鲆 乳头状瘤 病理学
年,卷(期) 2008,(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9-483
页数 5页 分类号 S941
字数 411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6.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印庚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町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93 2240 26.0 45.0
2 秦蕾 淮海工学院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 34 336 10.0 17.0
3 张正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町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21 284 7.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菱鲆
乳头状瘤
病理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双月刊
2095-1388
21-1575/S
大16开
大连市黑石礁街52号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19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1024
相关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863.org.cn
项目类型:重点项目
学科类型:信息技术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