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犯罪的本质在于侵犯法益,没有对(相应的)法益造成侵犯的行为不得认定为(相应的)犯罪.基于此,对刑事案件应当坚持"客观→主观"的分析思路.由于盗窃罪的保护法益仅为财产权,而抢劫罪的保护法益包括财产权与人身权,所以,认定行为究竟成立抢劫罪还是盗窃罪,不能仅以行为人的主观方面为依据,而更应注重考察:行为在客观上对财产权造成侵犯的同时,是否还侵犯了人身权利.
推荐文章
基于警务云的刑事案件可视化模型的实践与分析
刑事案件
可视化
模型
数据分析
基于神经网络的刑事案件量刑决策系统
神经网络
量刑
混沌
决策系统
63例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为无精神病刑事案件分析
无精神病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刑事案件
论人权司法保障视域下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
人权司法保障
刑事案件
律师辩护全覆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抢劫还是盗窃——"客观→主观"刑事案件分析思路之提倡
来源期刊 中国刑事法杂志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抢劫罪 盗窃罪 财产权 人身权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个罪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40
页数 4页 分类号 D9
字数 585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东飞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9 44 2.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抢劫罪
盗窃罪
财产权
人身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刑事法杂志
双月刊
1007-9017
11-3891/D
大16开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西路5号
82-815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76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59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