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现有雷电定位系统探测到的电磁波存在的波形传播延时和地形传播延时,将使定位精度受到影响.考虑到输电线遭受雷击时将产生向两端变电站母线运动的行波,结合现有的行波测距理论,提出一种改进的双端行波定位法对雷击点进行定位.通过在线路两端母线处采集雷击入射行波、母线反射行波或者雷击点的反射行波信号,利用小波变换提取行波波头特征点,精确确定行波到达时刻,进而确定一个只包含距离和时间的函数求解出雷击点的位置 ,实现不受波速影响的雷击点定位.该方法不需要事先确定行波波速,和传统行波定位法相比,消除了波速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定位误差.大量PSCAD/EMTDC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雷击点进行定位,定位精度高.
推荐文章
双端电流时域故障定位法
故障定位
双端电流
时域方法
分布参数模型
物联网异常节点定位方法的改进
物联网
异常节点
定位
滤波
信息融合
基于改进双端法的输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
输电线路
行波波速
三测点定位系统
小波变换
基于小波变换和行波理论的输电线路雷击定位
输电线路
雷击点定位
小波变换
双端法
行波
波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改进双端行波定位法的线路雷击点定位
来源期刊 四川电力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雷击点定位 双端法行波 波速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输配电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23
页数 5页 分类号 TM773
字数 433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6954.2008.03.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邓武军 15 423 11.0 15.0
2 郭涌涛 5 49 3.0 5.0
3 代颖 2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
共引文献  (262)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输电线路
雷击点定位
双端法行波
波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电力技术
双月刊
1003-6954
51-1315/TM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锦晖西二街16号四川电科院媒体业务中心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2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092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