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提出了固-固接触热传导接触界面层的概念并进行了解释.接触界面层的建立,把微结构的散射和辐射热传导机制统一于界面层内,通过对接触界面层、接触界面层的厚度和界面层热导率等的讨论,初步揭示了接触界面层热传导的机制.在界面层微观传热的机制上,建立了接触界面层热阻预测模型,并把模型预测接触热阻值与扩散失陪模型(DMM)以及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该模型克服了DMM模型预测值偏低的缺陷,这些将对接触界面层的微尺度热分析有一定的帮助.
推荐文章
热型连铸过程液/固界面位置对过程参数变化的响应
OCC过程
数值分析
液/固界面位置
响应函数
CPU界面传热过程热接触模型研究
CPU
界面热阻
热接触模型
界面接触热阻的研究进展
接触热阻
微纳米尺度传热
电子散热
接触热导
定量评价固井Ⅱ界面胶结质量的方法研究
固井质量
Ⅱ界面
胶结指数
地层波能量
声衰减
定量评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固-固接触界面热传输研究
来源期刊 低温与超导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接触界面层 热载子 微尺度传热 接触热传导
年,卷(期) 2008,(10) 所属期刊栏目 低温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22
页数 4页 分类号 TB6
字数 276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7100.2008.10.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石零 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34 133 8.0 9.0
2 王惠龄 华中科技大学低温工程研究所 53 581 13.0 21.0
3 余新明 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30 169 8.0 11.0
4 吴学军 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13 65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106)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6(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7(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8(2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9(1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接触界面层
热载子
微尺度传热
接触热传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低温与超导
月刊
1001-7100
34-1059/O4
16开
安徽省合肥市濉溪路439号安徽合肥市1019信箱
26-40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86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138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