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国佛教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逐渐兴盛起来的.一开始,它完全是一种外来的佛教艺术形式,随着佛教在的广泛传播,它逐渐与中国的文化相融合,佛教石窟造像也逐渐摆脱了外来的影响,体现了中国的文化需要和审美需要.如果从公元三世纪开凿的首批石窟算起,直至明清小规模石窟的开凿和重修,佛教石窟艺术在我国已发展了干余年,其中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石窟艺术发展的一次高潮.
推荐文章
南京栖霞山地质遗迹调查与地质公园建设
地质公园建设
地质遗迹
栖霞山
南京
中国佛教品德心理结构观及其启示
佛教
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
南京栖霞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游客感知价值分析
风景名胜区
旅游资源
游客感知价值
栖霞山风景林群落结构特征与土壤特性研究
群落
风景林
利用与保护
栖霞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栖霞山石窟与中国佛教遗像本土化
来源期刊 佛教文化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08,(5) 所属期刊栏目 造像功德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2-86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媛媛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18 78 4.0 8.0
2 苏金成 6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佛教文化
双月刊
1004-2881
11-2619/B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北长街27号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60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6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