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以此来促进人的发展和完善.在一般情形下,语文素养常常表现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是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的,不能有所偏废.叶圣陶先生说:"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的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的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可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因为考试对"听"和"说"这两块内容没有测试,或者测试的比重极小,所以很多语文教师就只重视"读""写"而轻视"听""说",长此以往,不少学生出现了能读不善听,会写不善说的"瘸腿语文"现象.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交际活动极为频繁.这些交际活动大都需要依赖"听"和"说"来进行.良好的听话能力也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在学校中,学生的听力好坏,直接影响到他的听课效率.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听课时大都能及时捕捉、思考、梳理、整合信息,从而大量获取有效的知识.而成绩差的学生则恰恰相反,要么听不专注,要么听不进去,课堂效率非常低下.因此,改变固有认识,扎实开展听力教学,成了当前语文教学极为迫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