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Ⅰ、Ⅲ、Ⅴ型胶原(Col Ⅰ、Ⅲ、Ⅴ)在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分布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SSc患者(轻度纤维化9例,中度14例,重度13例)皮损中Ⅰ、Ⅲ、Ⅴ型胶原α1链[α1(Ⅰ)、α1(Ⅲ)、α1(Ⅴ)]的表达(以平均光密度值为半定量检测指标),并以6例正常皮肤作为对照.结果 3种胶原在SSc皮损真皮呈弥漫性分布,在网状层可见深染的α1(Ⅰ)和α1(Ⅲ)团块或条带,α1(Ⅴ)分布则较均匀,在小血管和皮肤附属器周围较多;从对照到SSc轻度、中度、重度纤维化组,α1(Ⅰ)、α1(Ⅲ)和α1(Ⅴ)含量在真皮、小血管和附属器及其周围组织均呈逐渐升高趋势(P均<0.05);在SSc皮损真皮、小血管和附属器及其周围组织中,α1(Ⅴ)在早期即明显升高(80.07±1.80 vs 73.56±2.48,94.23±1.53 vs 85.73±1.70,94.06±1.64 vs 84.65±1.65,P均<0.01),持续整个纤维化过程且增幅较大,α1(Ⅰ)和α1(Ⅲ)升高则较迟,在中、后期显著升高.结论 α1(Ⅴ)先于α1(Ⅰ)、α1(Ⅲ)在SSc早期即开始大量沉积,并持续整个纤维化过程;其含量改变始于真皮小血管和附属器及其周围组织,可能参与SSc血管炎的发生.
推荐文章
系统性硬化症的遗传基础
系统性硬化症
基因
多态性
系统性硬化症肺部受累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硬皮病,系统性
肺疾病,间质性
高血压,肺性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系统性硬化症血清细胞因子表达谱变化及调控机制
系统性硬化症
细胞因子
全基因组甲基化
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的护理
系统性硬化症
多脏器功能受损
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皮损中Ⅰ、Ⅲ、Ⅴ型胶原的表达及其作用探讨
来源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Ⅴ型胶原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年,卷(期) 2008,(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48-752
页数 5页 分类号 R593.25
字数 409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173X.2008.05.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彤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50 148 6.0 9.0
2 张键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31 48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系统性硬化症
Ⅴ型胶原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2-173X
51-1644/R
大16开
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7号
62-72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93
总下载数(次)
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