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所谓避熟避俗,求生求新,就是说在诗歌形象的创造上,对于诗歌史上已有的形象,要全力避开,以求破臼立新,使读者有陌然未见,焕然一新之感,这种创新的机理,用清代叶燮的话来说就是:“必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原诗·内篇》)而要进入这种创作境界,必须具备“能道人所不能言”(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的创作能力。纵观我国诗歌史,
推荐文章
浅析不同视域下的旅游景区艺术形象设计
不同视域
旅游景区
艺术形象
设计
诗歌的创作特色与形象塑造
诗歌
创作特色
形象塑造
环境陶艺的艺术形象传达
环境陶艺
艺术形象
形成过程
构成要素
舰船编队的避障/避碰控制
欠驱动舰船
编队控制
避碰
避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避熟避俗 求生求新——诗歌艺术形象创新机理谈
来源期刊 写作:高级版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艺术形象 诗歌形象 创新机理 避俗 求新 《苕溪渔隐丛话》 创作境界 创作能力
年,卷(期) 2008,(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
页数 2页 分类号 I207.2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宁松夫 襄樊学院中文系 9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艺术形象
诗歌形象
创新机理
避俗
求新
《苕溪渔隐丛话》
创作境界
创作能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写作
双月刊
1002-7343
42-1088/H
16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珈山
38-63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110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4428
论文1v1指导